陈璐明
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圣雄甘地,曾3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,但却都没当选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 历史学家们说,在40年代,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5名成员都是亲英派,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候选人抱有成见;而且由于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发生了战争,因而他们对甘地的候选人资格犹豫不决。诺贝尔基金会主任盖尔·朗达斯塔说:“当年委员会的讨论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,所以对其真实原因也无从说起。但是据猜测,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挪威对外政策有很强的亲英色彩。” 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诺贝尔基金会的档案馆里,一批解密的50多年前的材料显示,1947年甘地曾入围最后6名候选人名单,但最终和平奖还是授给了别人。而在这6人当中,无论功绩还是名声,甘地都是最突出的一位。评奖委员会在对他的评语中这么写道:“1947年对甘地来说是最为成功、也最为失败的一年。他成功地领导了印度的独立运动,但也使南亚地区陷入了战争的危机。”1948年初,有一些个人和组织责问诺贝尔评奖委员会:为何不把和平奖授予圣雄甘地?评奖委员会当时的确也正在考虑此事。但在2月1日提名最后期限到来的前两天,1月30日甘地被一名宗教狂热分子杀害,最终1948年的和平奖空缺。评奖委员会在声明中说:没有一位在世的候选人适合这项奖。虽然他们也可以把这项奖追认给去世的甘地,但是这么一种空缺的形式似乎也表示了对甘地的一种敬意。